top of page

15 Minutes with Hang

Ep28

爱好,职业,亲密关系,当我们把这个事儿当成个事儿

Hello大家好,我是赵航,欢迎来到我的podcast “15 minutes with Hang”。作为一名专业的人生教练,我专注于个人成长,内在探索。如果你对自己和他人充满好奇,想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并且通过行动创造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那么我们一起踏上这个神奇的旅途吧。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期的podcast。昨天我去串台,和另外一个podcast三个主播,一起去聊我现在的这个职业life and leadership coach。去聊它到底是做什么的,去聊我转行的经历,以及我现在的一些struggle。特别开心愉快激动的聊了很长时间。其中她们问了我一个问题,她们说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当成职业,因为一旦我们把它当成职业了,我们就不喜欢了。她们问我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以及我自己的一个体会。

因为其实在全职做教练之前,我更多的处于一种exploration,一种探索的状态。我是喜欢它的,但是它并不是我赖以生存的一个职业,我有自己的全职工作。哪怕在我兼职做的时候,它也是占我收入很小的一部分,直到我决定把它当成一个全职的工作。我当时回答了她们的问题。之后我今天就在回想,自己也在琢磨这个问题以及这个问题的由来,爱好和职业之间的区别。不光让我有了更深的一些思考,关于爱好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让我把它延伸到了哪怕是在爱好中,我们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甚至又把它联想到了relationship,romantic relationship,就是情侣之间partner之间的这种感情关系。所以今天也想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我觉得大家有这种想法,如果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变成职业不喜欢的想法,有它的一定道理。因为当我们一想起兴趣和爱好的时候,它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就是我们在没有任何外界的压力下,我们不需要一定要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想去做,它是来源于自己很本质的内核的这样一种intrinsic motivation。而我们一想到职业,很多的时候是一种外界的责任,甚至是压力,而它又和金钱挂钩。很多时候我们一觉得和金钱挂上钩似乎就变了味儿,变得我们不得不去做。它是一种extrinsic motivation,是外界逼得我们,甚至是我们为了生存而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所以这两者必然有一些不同。职业其实喜欢本身并没有改变,但是它多了一些其他的东西。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说多了的东西。第一个其实是标准提高了,因为所谓的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就是有不同的标准。你如果喜欢唱歌,没有人会去要求你唱得多么好,你才可以开心。或者你和朋友就是去K歌,就是去消遣,就是去调整自己的心情,没有人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你只有唱到什么地步了才可以这样去做。而一旦我们变成了professional singer,变成了一个在这个专业里面从业的人员,那它就意味着我们有一定的标准,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提高,去付出,不光是时间还有精力,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竞争和更大的压力。

另外一方面的压力其实来源于经济,因为这个变成了你的职业就意味着它是你赖以生存的一种手段,有一些职业可能你可以在大公司里面去谋求一个职位,而对于像coaching以及比如singing,其他的一些更属于自由职业者的人,就意味着你需要去做一些除了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对于我来说,它意味着我需要去做business development,我需要去认识人,需要去做sales,需要去开发各种各样的市场宣传的渠道,需要去思考我business发展的方向,我如何去定价,我想和什么样的人工作,等等等等,这些都是除去coaching之外我需要去做的事情。或者说你如果是一个歌手,不光唱歌好就足够了,你需要想怎么才能让别人知道你,你如何才能在众人中脱颖而出,而所有的这些可能都是之前没有做过的,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和挑战。

我觉得第三点的不同来自于这种 professionalism,这种职业的准则,甚至是行业道德的一种约束。它其实可大可小,小到哪怕是你朝九晚五的上班,你也需要你按时上下班,需要你以一定的标准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如果你达不到标准,有可能就意味着你要丢掉饭碗。对于我来说它意味着当我打开摄像头,当我坐在电脑前和客户进行对话的那一刻,我就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户身上,无论我是累了,困了,或者是我心情不好,我需要把自己的事情放下。因为作为coach的职业准则是我需要为客户服务,在对话中不是为了排解我的情绪,不是为了解决我的问题,我的所有的精力注意力都集中在客户身上。所以我觉得无论是标准的提高,经济压力上面的增加,以及职业标准、职业准则的束缚,它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外界的压力。

我们对于这件事情的本身是没有改变的,而这些外界的压力有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这件事情没有原来那么好玩了,这件事情没有那么随心所欲,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了。我觉得intrinsic motivation这种发自于内心的对它的热爱,对它的喜欢实在是太重要了。但是同时没有外部的这些压力,我其实很难去想象,我是否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好。因为我在设想,如果我不是去辞职去全职的做coaching,我现在的coaching事业会发展到什么样的一个阶段和地步。所谓的破釜沉舟辞职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它一方面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时间,让我可以去精进,可以去提高,可以去学习,同时也意味着这变成了我唯一的经济来源,这些压力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焦虑,甚至是难以承受。但对于我来说,很多时候它给我提供了一种非常必不可少的驱动力。而那些没有做过的事,没有经历过的挑战,也因为这份驱动力让我更愿意去尝试,他们都变成了我想把这件事情做好的路上的必经的一部分。

当我在思考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职业,变成自己事业的这个话题的时候,它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我辞职的这个举动,立刻创造了一些外界的压力,而这些外界的压力为我提供的动力,让我真正可以更好地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去做。

但同时其实我觉得它不光光是一个外界的转变,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一个转变,我不再把它当成一个爱好,不再当成一个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的事儿,而真正开始把它当回事儿。而这种心理上的转变可以让我去stay committed,让我去觉得它是一个承诺,我就是想把它做好,and I'm gonna do whatever it takes。

这就让我想到了一些事情,可能哪怕它永远只是我们的爱好,它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的一个事业。但是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一种心态,如果我们把它当个事儿,哪怕在追求这个爱好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有无穷无尽的机会,甚至哪怕我们没有把它想当成一个职业的时候,它可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另外一份经济收入的来源,甚至是带来我们都想不到的一些可能性。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跑步这件事儿,我不是一个从小就非常热爱运动,甚至是athletic的,就是这种非常有运动天赋的人。而在从高中毕业一直到30岁之前,完全处于一种很少运动的状态,没有什么理由要运动,又加上20多岁的时候,仗着自己的这种super metabolism,这种非常高的新陈代谢,觉得运动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必要。而开始跑步其实是一个同事邀请我去参加比赛这样一个契机。而非常神奇的是,当我注册报名参加一个10k一个10公里比赛的那一刻,跑步在我生活中变成了一个事儿。我开始安排时间去跑,去训练,我也不是为了赢任何人,只是希望自己跑出一个 比较ok比较decent的成绩。而在那之后似乎就会变得有一点一发不可收拾。

我至今跑了两个半程马拉松,一个全程马拉松,上一个全马是在两年之前。而有意思的是由于疫情这两年没有任何的赛事in person的赛事在北美开展,都是这种线上的virtual的赛事。而没有比赛可以去参加,让我立刻对跑步的一个态度发生了转变。我没有那么强的一个动力去训练,它更多的只是为了一个维持,保持健康,这样一个maintenance的状态。所以在这2年中我也是跑步,但是只是非常轻松的,每一次可能跑过5公里,每周非常随便的跑一跑而已。哪怕我两年之前跑了一个全程马拉松,而现在的状态跟那个时候比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直到我上一周再一次决定我想要去训练。哪怕没有比赛,我依然打印出来了一个training schedule,一个训练的计划,16周,我希望自己可以在16周之后,在两小时之内完成半程马拉松。而这样的一个动作,这样的一个commitment,给自己的一个决定或者是决心,让跑步在我的生命中,在我的生活中,又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地位。我开始每周在做计划的时候会把跑步的时间安排进去,会按照我训练计划上面的跑步日程去make it happen。

而其实从最开始几年前不跑步到现在参加过很多不同的比赛,以及经历这种所谓的自己跑步状态上的起落,自己心态上的变化,我从中真的是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可以transfer到我人生中各个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所以无论是把爱好变成职业,或者是想把爱好做得更好,一方面可能是外界的变化,可能是你破釜沉舟的去辞职,可能是你报名参加马拉松那一瞬间带来的这种压力,也有可能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约定或者是决心,这件事情就是我想要去做的,然后I am gonna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make it happen。

这也让我想到了relationship。就像两个人在最开始,我们彼此只是朋友,或者是说只是一些casual dating在见一个人或者是在见不同的人,try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想要去了解彼此。后来可能随着感情的发展变成了情侣,甚至如果我们愿意再进一步,步入婚姻的殿堂。

之前我有一个朋友结婚了,然后她跟我说,她觉得结婚之后状态非常的不一样,她说似乎看上去只是一纸legal document这样一种法律的文书,但对于她来说,让她更加笃定这段关系,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更多的约束。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因为这个和我的经历非常的不一样,对于我来说这真的只是一张纸,我在结婚前后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状态上有任何的变化。我并没有觉得哪一种好或者是哪一种不好,只是对于我的朋友来说,可能这一张纸给她带来了更大的commitment,让她更笃定这段关系也带来了一定的束缚。而对于我来说一张纸只是一张纸,更多的是我对我自己,我对这段关系的commitment。所以有的时候外界会让我们变得不一样,有的时候只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状态,只是我们自己和自己的一个约定。

因为说到底男女朋友也可以分手,结婚也可以离婚,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什么是一辈子的或者是永远的,而当我们commit的那一刻开始,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它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当爱好变成了职业,给我们带来了挣钱的压力,提高的压力,精进的压力,晋升的压力。哪怕是我们想把一个爱好做好,也意味着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付出,投入,需要去琢磨,需要去提高。而在关系中它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去克服困难,去解决矛盾,会去经历自我怀疑或者是怀疑这段关系的时刻,会去经历我们认为有更好的,在犹豫要不要放弃的时刻。然后在任何一个节点,我们都有可能去选择放弃,因为其实选择放弃一切就都不存在了,不会有所谓的压力,不会有所谓的摩擦困难,我们再也不用逼着自己去提高去付出了。除非我们选择to be committed,选择in,选择去stick with it,然后去解决一切的问题,选择去在这个领域中探索,选择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没有哪一种答案是好的或者是坏的,只是我们的选择而已。但是当我们把这个事儿当成个事儿来看的时候,一切就会变得不同。

你想把什么当成个事儿呢?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下期见。

我相信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如果我们可以把内在的探索转化为行动,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欢迎点赞,评论,并分享给身边的一个朋友。Have a nice day!

bottom of page